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英語carbon dioxide)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其分子式CO2,由
二氧化碳
IUPAC名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連接而成。空氣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約佔0.039%。二氧化碳略溶於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種弱酸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隨季節變化,這主要是由於植物生長的季節性變化而導致的。當春夏季來臨時,植物由於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其含量隨之減少;反之,當秋冬季來臨時,植物不但不進行光合作用,反而製造二氧化碳,其含量隨之上升。

二氧化碳常壓下為無色、無臭、不助燃[註 1]、不可燃的氣體。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因為它發送可見光,但在強烈吸收紅外線。二氧化碳的濃度於2009年增長了約二百萬分之一。


性質

二氧化碳是無色的。在低濃度時,二氧化碳氣體是無味的,但在較高濃度時會有酸性氣味,並它可造成窒息和刺激。


危險性
當吸入濃度比大氣層平常濃度高很多的二氧化碳時,它可以產生一種酸的味道和鼻子和喉嚨產生刺痛感,氣體溶解在黏膜和唾液中,產生了碳酸。這種感覺像喝下碳酸飲料。當二氧化碳高於5,000 ppm的時候,會影響健康,而高於約50,000 ppm的濃度(相當於空氣中5%的體積)被認為是有危險性的。


乾冰

在標準的溫度壓力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約是1.98公斤/米3,是空氣的1.5倍。二氧化碳用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以雙鍵組成。-78.51 °C或-109.3 °F時,二氧化碳會昇華,固態二氧化碳俗稱「乾冰」,是十分普遍的,一般用作冷凍,於1825年由法國化學家查爾斯(Charles Thilorier)首次發現。乾冰在室溫下會直接昇華為氣體。二氧化碳需加壓到5.1倍大氣壓力才會以液態存在。


碳循環(carbon cycle)

二氧化碳通常是由燃燒有機化合物細胞呼吸作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等所產生,植物在有陽光的情況下吸取二氧化碳,在其葉綠體內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氣,氧氣可供其他生物進行呼吸作用,這種循環稱為碳循環(carbon cycle)。


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之一,它允許可見光自由通過,但會吸收紅外線與紫外線,這可以把來自太陽的熱能鎖起來,不讓其流失,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過多,熱量更難流失,地球的平均氣溫也會隨之上升,這種情況稱為溫室效應。二氧化碳的固體狀態是乾冰。乾冰在室溫下會直接昇華為氣體。二氧化碳需加壓到5.1倍大氣壓力才會以液態存在。

【生活裡的科學】20130615 -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